
不知道大家對於人體模特兒有什麼看法?第一次看到人體模特兒,不是親眼目睹,而是大學某堂跟廣告有關的課程所放映的廣告片段,碰巧即是以人體模特兒作為發想的廣告,背後的意義是販售香水商品,場景在一所大學教室中,美術系的學生個個正舉筆繪畫眼前的男性人體模特兒,突然有位遲到的女學生匆匆推門而入,一陣香水味伴隨著女學生的瀰漫在教室中,此時大家眼睛直瞪眼前的男模身上,男模紅著臉,廣告手法以一支純白的羽毛冉冉上升中,意味著此款香水的讓男模也受不了誘惑…至今還記得那支廣告的內容,因為飾演男模的外國model很帥、廣告作品也很詼諧…
也沒想過之後會與相關的人事物接觸,因緣際會看了一部關於臺灣人體模特兒的紀錄片,片名為「台灣魔朵(Modeling Taiwan)」,這是台灣百年來第一部人體模特兒全紀錄,紀錄著1995-2000年間的人體模特兒生活。在這之前,我對這行業的印象就是,可能著裝可能赤裸著身體供畫家、學生作畫,人體模特兒提供的就是身體,身體就是他/她的商品,僅此而已,也沒想到更深的涵義,甚至有些人會帶有色的眼鏡來看這行業。
相信很少人會深究自己的裸體,甚至連續看著自己裸體半小時,在西方繪畫中,畫家常用裸體來代表人的各種情緒,從畫作中呈現的裸體,了解他想表達的意象,當然畢卡索的抽象畫除外。換言之,人體其實有無限可能的表現,無怪乎為什麼大衛雕像被堪稱為結合力與美的藝術之作,人體才是藝術創作最好的題材。紀錄片中,願意接受拍攝的模特兒對於自己的身體是很有信心的,因為她們了解自己,所以沒有任何畏懼,她們以自在的態度來表現自己的身體及心情。
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女模說著一句話:「最大的限制等於最大的自由」,述說她在工作的時候,雖然肢體是受到限制的,但其實也是最自由的,她的思緒可以自在遊走,觀察每個作畫者的神情、手勢,此時限制已不再是限制,而是另外一種型態的自由。
即便這是個正當的行業,但對於社會觀感而言,尤其是傳統家庭,勢必引起一番家庭革命,可見在當時的人體模特兒,身上所背負的壓力更是沉重,許多人不願意告訴家人從事該行業,因為怕傷害家人對她們的期待,紀綠片拍攝結束至今已經過八個年頭,以我目前來看,現代人看待這行業多少有些變化,也許變得不那麼的隱諱,怎麼說呢?現在各種媒介到處充斥著肉體的意象,如果說當人體模特兒會讓家人蒙羞,我想隨意裸露身體於大眾媒體散佈的那些人們,才是應接受批評的亂源。
看完此片,體認到人體模特兒不僅是作畫的材料,而且有血有肉,同時他/她們也是創作的參與者,如果你也看過此片,相信你也會認同。
Ps.你知道台灣第一位人體模特兒是誰嗎?她是林絲緞,16歲的時候開始擔任人體模特兒,那時是民國45年(西元1965年),民國54年舉辦告別模特兒生涯的攝影展覽,衝擊著當時的台灣社會,有興趣者可以去google一番,很有意思喔。
也沒想過之後會與相關的人事物接觸,因緣際會看了一部關於臺灣人體模特兒的紀錄片,片名為「台灣魔朵(Modeling Taiwan)」,這是台灣百年來第一部人體模特兒全紀錄,紀錄著1995-2000年間的人體模特兒生活。在這之前,我對這行業的印象就是,可能著裝可能赤裸著身體供畫家、學生作畫,人體模特兒提供的就是身體,身體就是他/她的商品,僅此而已,也沒想到更深的涵義,甚至有些人會帶有色的眼鏡來看這行業。
相信很少人會深究自己的裸體,甚至連續看著自己裸體半小時,在西方繪畫中,畫家常用裸體來代表人的各種情緒,從畫作中呈現的裸體,了解他想表達的意象,當然畢卡索的抽象畫除外。換言之,人體其實有無限可能的表現,無怪乎為什麼大衛雕像被堪稱為結合力與美的藝術之作,人體才是藝術創作最好的題材。紀錄片中,願意接受拍攝的模特兒對於自己的身體是很有信心的,因為她們了解自己,所以沒有任何畏懼,她們以自在的態度來表現自己的身體及心情。
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女模說著一句話:「最大的限制等於最大的自由」,述說她在工作的時候,雖然肢體是受到限制的,但其實也是最自由的,她的思緒可以自在遊走,觀察每個作畫者的神情、手勢,此時限制已不再是限制,而是另外一種型態的自由。
即便這是個正當的行業,但對於社會觀感而言,尤其是傳統家庭,勢必引起一番家庭革命,可見在當時的人體模特兒,身上所背負的壓力更是沉重,許多人不願意告訴家人從事該行業,因為怕傷害家人對她們的期待,紀綠片拍攝結束至今已經過八個年頭,以我目前來看,現代人看待這行業多少有些變化,也許變得不那麼的隱諱,怎麼說呢?現在各種媒介到處充斥著肉體的意象,如果說當人體模特兒會讓家人蒙羞,我想隨意裸露身體於大眾媒體散佈的那些人們,才是應接受批評的亂源。
看完此片,體認到人體模特兒不僅是作畫的材料,而且有血有肉,同時他/她們也是創作的參與者,如果你也看過此片,相信你也會認同。
Ps.你知道台灣第一位人體模特兒是誰嗎?她是林絲緞,16歲的時候開始擔任人體模特兒,那時是民國45年(西元1965年),民國54年舉辦告別模特兒生涯的攝影展覽,衝擊著當時的台灣社會,有興趣者可以去google一番,很有意思喔。
照片來源:國際在線(大陸網站)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